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教育资助既是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又是促进教育公平之举。陵川县教育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结合我县资助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完善工作制度
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透明,县教育局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以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推进。
组 长:张维亮 县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李荣芬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
郭文鹤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俊飞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盖学军 县教育工委委员
姚保根 县人民政府教育总督学
成 员:郭咏梅 县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王文勇 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王雪强 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
秦俊峰 县教育局计财股副股长
张赵军 县教育局成职教中心副主任
各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监督本校资助工作的开展。资助工作实行校(园)长负责制。校(园)长是学校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根据上级资助管理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健全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使资助工作有章可循。要落实专人负责资助工作,明确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确保资助工作“有人干、能干好”,保证资助工作不断线。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
各校要将资助政策宣传工作纳入资助工作重要日程,在每学期开学初集中做好学生(尤其是新生)的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各学校要号召全体教师学习了解学生资助政策,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师生宣传资助政策;利用家长会、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陵川县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资料》等形式将学生资助政策传达至每一位家长,确保学生和家长对资助政策应知尽知。
三、精准把握资助要求
(一)学前教育资助
资助对象为在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具体包括: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及社会散居幼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以及残疾幼儿,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
对于符合资助范围的幼儿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二)义务教育资助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生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1.“两免”: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向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
2.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且在校住宿的学生。
非寄宿生生活补助: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将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城乡低保、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特困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其他低收入等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2024年春季学期起,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1250元,小学非寄宿生每生每年625元;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1500元,初中非寄宿生每生每年750元。
3.营养改善计划
为全县寄宿制中小学寄宿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
(三)普通高中资助
普通高中免学费:2012年春季开始免除普通高中学费。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我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是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资助对象为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2025年春季学期起,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300元,实际按1200-3500元进行分档发放。我县按每生每年1400元、2300元、3200元进行分档发放。
建议一档为:已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城乡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支出型困难、其他低收入家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等重点保障对象;二档为:因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因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学生;三档为:家庭没有能力提供或仅能部分提供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
(四)中等职业教育资助
1.免学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
2.国家助学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三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平均资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2300元。我市中职助学金对象范围从2012年起,扩大到一、二年级全部在籍在校生。
助学金主要用于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不评定等级,按月统计;每月标准为230元/人,每年按10个月发放。
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重复注册的学生,必须消除重复注册才能予以资助。
退学、转学、休学、参军等已经离开学校的学生,从离校的次月起不再计入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范围。
(五)指标分配方案
为切实提高资助的公平性和精准度,按照《山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通过学校宣传、学生申请、调查走访、与学籍系统、扶贫大数据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比对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首先保障特殊贫困学生(脱贫户家庭学生、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低保边缘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学生、其他低收入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等)全覆盖,做到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向东部中心学校倾斜、向学生少贫困面大的学校倾斜,剩余指标按比例分配到校。
四、依规严守资助流程
(一)申请
学生资助工作实行“按学年申请,按学期发放”的办法。学校应提前向学生或监护人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事项。符合条件的学生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低保证及近3个月银行流水、孤儿证明、特困供养证、残疾证等有效证件或证明,并递交《认定申请表》。申请人应当对提交申请的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申请相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主动利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二)认定
各校要扎实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严格按照《山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进行认定。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为主要认定依据,认定标准和尺度要统一,确保公平公正。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要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要按照全国学生资助中心与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比对,做好信息核查,确保脱贫户家庭学生、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低保边缘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学生、其他低收入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等重点保障对象应助尽助。
为确保精准资助,各校严禁挤占、挪用、截留资助金,不搞平均主义,更不能轮流坐庄;严禁奖助混淆,以奖代助,把助学金以奖学金进行发放。
(三)评审
各校要按照本校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班级评审、年级评审和校级评审的三级评审制度。学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等级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及相关材料逐级审核评审。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审结果要有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四)公示
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后,评审结果经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公示,在学校公示栏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并且留存影像资料。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家庭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只公示班级、姓名,其余一律不准在校园内公示。
学校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复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一学年受助学生名单不再进行调整,如受助学生因转学、休学等原因需要调整的,学校需会议通过,并留存会议记录。任何学校不得随意调换、更改受助名单。
(五)发放
资助金统一通过银行进行打卡发放。各校在公示结束后,将相关信息上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中心汇总后统一发放,任何学校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资助金。
五、严格规范档案管理
(一)高度重视
学生资助档案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应加强对本校学生资助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学生资助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布置、检查、验收,确保学生资助档案的全面建立和完善。
(二)规范管理
各校严格按照陵川县教育局《关于转发晋城市教育局<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档案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陵教函〔2018〕134号)通知要求进行档案归类。要严格档案管理,及时整理归档,完整收集资料。分类要规范,摆放要有序。
(三)落实专人
学校学生资助档案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档案保存情况进行检查,人员调动或离开学生资助岗位时必须办理学生资助档案移交手续。
(四)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档案管理办法》《借阅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学生资助档案不对外开放,上级相关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查阅学生资助档案。查阅者不得丢失、损毁、涂改学生资助档案。
六、强化落实资助育人
各校要将资助育人作为育人体系重要内容,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保障资助的基础上,同步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重点针对面临身心发展、学业修习、素养提升、入学就业等困境的学生,为其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教育服务。构建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并重的一体两翼资助服务体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发挥教育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推动社会共同富裕中应有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确保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成长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立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的时代新人。
七、按时把握时间节点
各校要根据工作要求,严格把握好时间节点,按时上交资助资料。摸底排查上报时间为2025年10月9日—10月15日。电子版自带U盘拷贝,纸质资料由学校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交学生资助中心。
陵川县教育局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