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节气与养生|大暑至,夏正浓

发布日期: 2023-07-23 发布机构: 陵川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度,于公历7月22日至24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阳光猛烈,雷暴潮湿多雨,台风频繁;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不免有着湿热难熬之苦。






大 暑 节 气  中 医 养 生



一.急躁易中暑,心静自然凉


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经常会感到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

 1.静心养生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良好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避免不良刺激。

 2.心理纳凉

以“心病要用心药医”的原理,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理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枝摇曳,鸟语花香,河流清澈,飞瀑直泄,使自己心气平和,心旷神怡。

3.起居调整

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晚睡早起,中午午睡要保证30分钟到1个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室外劳作运动等应该在下午4点以后为宜,同时并注意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二.药食宜同调,养脾清为补


大暑时节暑气较重,时值三伏,地湿上升,湿热交困于脾胃;易常出现的症状:纳呆,不思饮食,恶心,头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腻,汗多,小便少,甚者胸闷等症候;这就是肠胃之中湿气重,中医所谓的湿热症。

1.药防养脾

此节气中备服藿香正气丸(水),可醒脾化湿;或薏苡仁,白扁豆,荷叶等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2.药食清补

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宜药粥进补。

清补食物: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

补气清暑药食:紫菜,西瓜,番茄,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等。

健脾养胃食物: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药粥: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





大暑分三侯



     


一候:腐草为萤

即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和陆生二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大暑来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此时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

三侯大雨时行

即大暑前后,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会使得暑湿气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本文整理:郭军军,号高山隐士,中医执业医师,擅中医,爱文学,注养生。




大 暑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伏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太行宜乐游,康养防暑热。




大暑节气中医养生歌


小暑过后大暑至,节气养生要记牢;

平和心态时刻遵,热意绵绵不浮躁;

若要出门需趁早,烈日当空出行少;

外出回来先擦汗,切记莫先吹空调;

晨起晚间多运动,健康身心最重要;

升阳温中夏吃姜,驱寒除湿体健壮;

液汗较多饮白开,体血容量不能少;

降温利尿热茶饮,新鲜果蔬补充到;

每天喝点淡盐水,防暑防凉防感冒;

辛辣油腻要少吃,清淡饮食营养好;

清热解毒绿豆汤,寒凉食品莫贪妙;

精神充足少饮酒,皮肤清洁勤冲澡;

早起晚睡添午觉,睡眠充足体质好;

心静永随暑不酷,压力缓解清凉绕;

防暑之品必携身,感觉不适先用到;

大暑养生要诀记,清凉快乐润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