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圪当乡持续丰富全乡文旅业态、公共服务水平和民宿产品供给能力,“小民宿”成为了全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绘就了“太行江南”新画卷。
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源头活水。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武家湾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6个村740余户118家农家乐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提升改造路面1000余米,绘制文化墙16处,整治残垣断壁98处12725余平方米。整理各村闲散空地50余亩用于发展庭院经济,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随处可见,既为游客提供了观赏点,又为群众带来了好收益。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对村内破旧道路进行硬化改造,在重点区域安装太阳能路灯,整治提升文化活动广场15个。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生态价值愈发凸显,以卧佛庄骑行驿站、武家湾水上游乐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2025年上半年,仅短视频平台引流游客就达到15万人次,为全乡发展民宿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着力培育民宿主体,打造精品民宿品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逐步形成“聚沙成塔”的蓬勃态势,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主体培育,鼓励村民盘活闲置用房用于发展农家乐(民宿),全乡现有农家乐(民宿)200余家,床位7100余张,通过农家乐(民宿)专项整治行动,评选授牌了首批22家星级“太行人家”,建成高标准旅游公厕4座,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品牌打造,以打造民宿集聚区为核心抓手,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有风吹来、河台院落、太谷里・慕野等一批中高端民宿相继投入运营,逐步形成高中低档兼备、多种风格共存的民宿发展格局,通过与携程、美团等平台深度合作,精品民宿年均入住率稳定在75%以上,民宿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同时,紧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经济带建设契机,推进“百村百院”特色康养村建设,已建成横水村、古石村、灵岩寺村、双底村4个特色康养村,2025年还将建成武家湾村、大双村、后郊村3个特色康养村,为民宿集聚区构建起更广阔的空间载体。产业链延伸,“民宿+农业”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民宿+文化”让游客感受太行水乡的魅力,“民宿+康养”吸引了大量中老年游客避暑度假,通过创新“民宿+”模式,实现了产业链条持续延展,产业融合加速推进。
马圪当乡围绕民宿产业发展,不仅实现了产值的增加,还间接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民宿产业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人才回流,一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用新媒体宣传家乡民宿,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达500万次。目前,全乡已有130多名返乡人员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民宿产业为全乡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2.5万元。民宿产业像一股“新风”,吹动了乡村文明的乐章,过去村民们“各扫门前雪”,如今主动参与村庄保洁、游客引导;曾经“怕吃亏”的心态,变成了“笑脸迎宾客”的服务意识。在民宿经营者的带动下,乡里定期组织开展服务技能、礼仪培训,形成了“人人是形象、户户是窗口”的良好氛围。
马圪当乡将以“千万工程”筑牢生态基石,以民宿产业激活乡村动能,实现“环境美”向“发展美”的跨越,完成“产业兴”到“百姓富”的蜕变。随着文旅产业链不断完善,马圪当乡必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太行江南”的画卷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