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稳就业、促增收、强治理”的多重作用,六泉乡聚焦岗位管理关键环节,以“精准化、精细化、精严化”为导向,通过“三抓手”扎实推进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切实将岗位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
一是摸排定人“精准选”,筑牢公平上岗“基础线”。乡内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覆盖辖区内脱贫户及监测户,深入核查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及岗位需求,建立完善劳动力台账,确保底数清晰、需求明确。筛选过程中,严格把控公益岗人员身体状况与劳动强度的适配性,优先安排脱贫户、监测户中的困难家庭人员上岗,保障岗位帮扶精准落地。各片分管领导、包村干部下沉辖区内行政村,指导支村“两委”开展人员选定与政策解读工作,同时督导各村组织民主评议,切实实现“精准摸底、全面考量、公平公正”。
二是定岗适配“精细用”,激活岗位效能“动力源”。以全乡网格体系为依托,将公益性岗位人员按岗位属性、所属区域精准分配至各责任段。结合各村全年重点工作薄弱环节与脱贫户自身特长,统筹安排人员参与各项重点工作,包括开展护林防火巡逻、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入户宣传医保社保等政策、在汛期参与预警排查等,切实做到“因事设岗、一人一岗、岗实相符、人岗相适”。同时,推动公益岗人员与党员中心户、网格员形成互补,与支村“两委”、包联机关干部构建高效沟通机制,及时传达政令、响应群众诉求,协力提升村级综合治理质效,充分激活公益性岗位服务乡村发展的效能。
三是定责闭环“精严管”,拧紧规范管理“责任阀”。构建“乡级统筹+村级落实”的双层管理体系。乡人社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培训采用“少理论多实操”模式,内容覆盖技能提升、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等方面,着力增强人员服务意识与履职能力。各村均制定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明确纪律规范与职责分类,确保人员“按原则、按制度、按程序”开展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协调网格员做好常态化管理,保障考勤记录完整规范。乡政府通过不定时电话抽查、现场核查等方式,严查冒名顶替、长期请假等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及时清退,保障公益岗管理规范有序,持续提升岗位效能。
下一步,六泉乡将优化岗位人员动态调整、强化“靶向培训”、健全双重考核体系,推动公益性岗位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