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陵川县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宗旨,推动社会事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殡葬改革,保障“逝有所安”
陵川县民政坚持高位推动,加快殡仪馆、公益性公墓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出台基本殡葬服务减免政策,加大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力度,上下同心、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陵川县殡仪馆和公益性骨灰堂于2024年6月15日正式投入运营。运营以来,县殡仪馆完成遗体火化85具,收取费用75030元,运营整体平稳有序,办事群众满意度高。二是统筹推进县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建设完成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公墓共54处,完工率达到100%,已能够满足全县城乡居民骨灰安葬放需求。三是严格落实惠民殡葬补贴全覆盖政策。持续深化减项降费,将原来收取费用的胸花、孝牌、骨灰袋全部免费向群众提供,将穿脱衣收费从400元降至200元,骨灰盒利润由30%下调至15%。目前,已为60名治丧群众减轻经济负担1.8万余元,为符合条件的15名城乡居民落实惠民殡葬补贴,发放补贴资金3.588万元。
二、贴心为爱护航,守护“幸福家庭”。
一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程序,规范有序推进婚姻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共办理结婚登记672对,受理离婚申请386对,办理离婚登记197对,举行颁证仪式的约92对,开展集体颁证仪式2次,处理国家机关外调婚姻情况的29份。二是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完成历史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87729份614103条,实现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双套制”保管,推进婚姻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取消户籍地限制,内地居民在全国任一登记机关均可办理婚姻登记,切实解决了群众“多地跑”“折返跑”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向新人们发放《婚俗改革倡议书》300余份,在“七夕节”等特色节日期间,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老师为新人们带来了新婚第一课,大力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帮助新人们快速适应新身份,号召青年朋友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利用婚姻敛财,不大操大办,不讲排查,形成勤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三、聚焦特殊群体,加强“惠民补贴”
一方面聚焦流浪乞讨人员。围绕救助服务、站外托养、寻亲返回、街面巡查、安置落户、源头治理等重点工作,规范救助接待、安全检查、在站服务、离站服务、机构运行等工作规程,对救助对象分类管理、因类施策。截止2025年10月,开展街面巡查220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8人次。另一方面关注残疾人群体。细化了“单人保”“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倾斜政策,对脱贫户、监测户中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脱贫的困难群众纳入了低保范围。扩大了特困人员的认定范围,将未满60周岁的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一、二级的肢体残,一级视力残疾人中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对象纳入了保障。截至2025年10月,我县残疾人两项补贴共发放资金713万元,惠及残疾人7252人。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资金153万元,惠及残疾人1783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资金560万元,惠及残疾人5469人。
四、提升关爱服务,打响“护童品牌”
一是健全机制、精准救助。建立“陵川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在全县配齐了乡镇儿童督导员11名、村级儿童主任272名,做到“乡乡有儿童督导员、村村有儿童主任”。对我县摸排出的74名留守儿童,全部签订了“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责任确认书”,精准掌握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困境儿童信息,确保每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审批及时纳入保障。截止2025年10月,我县在册孤儿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8名,按照1405元/月/人的标准,发放儿童福利保障资金81.5万元。二是福彩圆梦、无忧求学。积极开展“福彩圆梦 孤儿助学”行动,让困境儿童有学可上、无忧求学。2025年共对符合助学条件的2名孤儿发放助学金共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