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纲领性要求。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第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新的变化,要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聚力聚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拓展上多做文章,推动巩固拓展成果向乡村全面振兴衔接升级,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加快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3年间,帮扶工作机制、重大政策、帮扶队伍平稳过渡,制度体系实现有效衔接,中西部22个有脱贫攻坚和巩固成果任务的省份都建立了监测帮扶机制,并通过持续推进就业和发展产业,稳住了脱贫人口六成以上的收入,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超过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增强,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度逐年递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扎实成效。
下一步,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棋局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大视角下,分析研究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发展潜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仅仅靠巩固、靠“守”是守不住的,只有真正形成内生发展动力,才能持续、长久地守住底线,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由政策兜底帮扶的脱贫人口,要逐步同通过正常帮扶有能力稳定脱贫的人口分开,实行分类管理。”为此,有关部门将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两个政策衔接并轨,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性保障相结合,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着力提升技能素质,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主要做好兜底保障,及时纳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聚焦产业和就业这两个关键,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向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更加注重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探索建立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等激励脱贫群众勤劳致富的政策机制,健全体现内生发展动力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大幅增加权重,开展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引导各地把更多资源、精力投向提升发展能力上。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就业岗位拓展提质,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集中更多资源力量支持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区域发展,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